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到来,快速推动了实体经济和虚拟世界的结合,使得中国制造型企业无法再置身事外。这些技术日新月异,为产品销售方式的改变,增值服务的提升,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空前的可能。从制造工厂到智造时代,是产品革新与进化的必然过程,也是制造业完善自我、突破创新的关键。
对中国企业来说,实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理念和愿景,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中国制造型企业必须审视适度、面对现实、切不可操之过急,既要看到宏伟愿景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也要立足自己现有状况看到我们的短板和不足,特别是潜心夯实精益管理,完成精益工厂的再塑,才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最基本的保证和基础。
今年4月,笔者有幸应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的邀请,随中国制造业代表团前往世界制造强国德国学习工业4.0理念和技术。学习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德国制造业在向工业4.0进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将精益生产做为基础管理技术在企业内部实施与夯实。比如,精益管理在德国制造业已经被列入构成未来智能工厂的四大模块之首(其他三个分别是:高新技术领先、模块365bet体育在线官_365bet安卓手机客户端_bas365管理、领导力实践),不论是西门子、大众汽车、库卡机器人这些世界顶级的制造企业,还是德国“隐形冠军”式的中小型企业,无不将日本丰田汽车管理方式和美国的精益制造思想都紧密的与德国本土制造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打造极具德国特点的精益管理方式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实现工业4.0,智能工厂将首当其冲。智能化是指为了获得最佳的工厂生产、经营目标,将物联网、执行机构、工厂大数据系统、知识系统、数据通信系统进行有机整合而形成的IT支持系统。
而数据是未来工厂的关键元素。大数据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智能工厂里,生产制造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运算、分析都至关重要。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价值链数据、经济运行数据、行业数据、市场数据、竞争对手数据,这些数据的意义不仅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更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处理,所以先进数据分析工具在未来制造业的地位将越来越关键,而自动化软件则是构建智能工厂的重要基础。然而,实现上述所有的一切没有精益生产做基础是不可能的,没有精益管理的智能制造就是一句空话,是不可能实现的。
首先,从精益管理与智能生产的本质来看,精益管理的本质是消除企业各项业务流程中非增值的活动,而智能制造是使增值活动柔性化、智能化,所以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的关系首先是相互融合;其次,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中的很多管理要素需要精益管理承载并且借助精益管理的工具去实现,同时发挥智能化的最大效应;如:智能工厂的生产线设计。实施智能制造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构建智能工厂的生产线,即将大量先进技术组织为有机整体,并固化为生产线及管理模式,从而通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将生产线的精益化水平推向新高峰。为此,仿真模拟工程、智能化设备与人机交互、流程化生产及作业编程、工位与节拍的控制、搬运与物流系统等固有技术都将派上用场。
再如:作业标准化。智能工厂的制造流程完全是依据标准化管理进行的。无论是数据、物流、制造、作业、搬运、信息、工程、检验、出库、入库,几乎所有的流程必须依赖标准操作实施。智能设备的操作标准、作业人员的标准作业、智能仓储的标准程序、无人搬运的标准指令、检验检测的标准化、零部件管理的标准化等都成为重要的管理手段。
再次,智能制造的基础为精益生产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性;传统的精益管理的工具,ANDON(安灯),后补充看板、防错法、节拍管理等都可以在智能制造的IT基础上完美实现,甚至某些精益生产的工具本身就是智能制造的一部分,例如:笔者曾经在韩国三星集团工作多年,长期担任制造高管和经营革新高管,三星电子的生产线上曾使用一种叫节拍改善系统软件,专门用在对生产线各个作业者作业动作的时间分析,从中找出瓶颈工序予以改进。所以精益管理与智能制造之间也是很好的相互补充关系。
最后,精益管理的方法论和思想更大限度的体现了改善文化,并且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改善工具在制造企业中传承,从而在制造理念上将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引入先进的管理思维的模式里,而智能制造实体处于融合系统的“器”的位置;智能制造的实现除了技术上应用ICT(信息、通信和技术)之外,机器人技术、仿真技术、无人制造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在未来工厂里的广泛应用能够承载精益管理的理念是决定智能制造质量的重要依据;所以精益管理与智能制造也是上层建筑与物质基础的关系;同时精益思想在智能制造的物理基础之上会变的更容易推广,更容易落地,因为智能制造给予精益思想一个物化的基础,我们可以把精益思想在智能制造中物化为策略,精益制造就是通过这些策略表现出智能的特征来。
结论:精益管理正是中国企业实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行转型升级的基础与管理保障,精益管理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
王 月 爱波瑞精益管理集团公司副总裁
附件下载 |